弹性工作是什么意思 招聘黑话坑人套路

看似平平无奇,实则话里有话。临近“金三银四”求职旺季,形形色色的“招聘黑话”引发广泛讨论。所谓招聘黑话,是指用人单位用一些看上去很美的话术,“一键美颜”工作内容和环境,有些描述甚至与现实天差地别。

SykBOK0H27eUNn

有媒体“翻译”了一些常见招聘黑话,比如,“月薪6-12k”,那就是拿6000,别想太多;“弹性工作”,多半是指上班不“弹”下班“弹”;“抗压能力强”,等于要做好多加班的准备;“能独立完成任务”,很可能意味着产品测试、推广、运营都等你一人来扛……

对职场小白来说,若听不出其中的弦外之音,很容易掉入用人单位的陷阱。难怪有人感叹:现在应聘,除了要认真准备简历、专业测试外,还要专门抽出时间,好好研究一下招聘“语言学”,以便做好职场信息解码工作,及时避坑。

为了招到更优秀的人才,用人单位尽量展现自身优势和岗位吸引力本属正常,在招聘信息中尽量正面表述也无可厚非。但是,正面表述不能以核心信息失真为前提,更不能有意误导求职者。否则,即便一时把人“忽悠”来了,当员工发现预期与现实的巨大落差时,也会人心浮动,更遑论对企业产生归属感了。

一个普遍现象是:招聘信息“黑话指数”过高、过分花哨的单位,其留人能力往往不强。原因很简单:没有多少员工想跟一个从一开始就欺骗、误导自己的单位共同成长。从企业运行的角度来说,频繁的人员流动也会削弱运行效率,难以形成稳定的企业文化,还会反噬自身的行业口碑。其实,看招聘启事如同阅读文章,若是毫无真心实意,再华丽的辞藻也无法打动人心。

对求职者尤其是职场新人来说,最关键的就是尽量减少信息不对称。缺乏社会经验、刚刚步入职场的大学生,存在两种常见倾向。一是容易听信招聘单位的一面之词,不懂得辨别招聘信息中的“水分”,甚至会一厢情愿地主观放大岗位的美好一面。二则是不善于与单位沟通,羞于询问福利、待遇等关键信息,甚至对此缺乏基本概念。这两种倾向,都会让他们更容易“中招”,让招聘黑话中的模糊话术钻空子。

面对“过度美颜”的招聘信息,比起让应聘者成为“语言学家”,更重要的是做好基本的劳动保障,减少招聘双方的信息不对称。对此,监管部门应当积极发力,不能任由招聘单位随意夸大、误导、欺骗求职者。比如,对于招聘信息中“同一岗位薪酬区间跨度过大、而且往往最终取最低值”等常见问题,就有待进一步细化监管。

临近就业季,高校除了为学生搭建信息平台,也有必要对薪酬、保险等劳动权益进行科普,培养学生的权利意识,消除年轻人“不好意思协商岗位待遇”“不知何为五险一金”等常见问题。

求职是大学生从校园迈向社会的重要一步,面对招聘黑话,职场小白们上的第一课,或许不是学会“破译”话术,而是学会兼听则明的道理。多跟师兄师姐进行沟通,向职场前辈取取经,与师友充分探讨,了解目标单位真实的发展状况、企业文化、工作内容和强度,不难跳出招聘启事中的文字游戏,找到更有诚意、更实在的工作单位。

来源:中国青年报客户端

(0)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