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晔星(文晔星:日本“声优”圈的中国选手)

文晔星(文晔星:日本“声优”圈的中国选手)

文晔星的出现让人们意识到:原来中国声优也能在日本动画中找到存在感。

文晔星的名字和松本大洋、汤浅政明一起出现,是在2014年春天。4月10日,松本大洋创作于1997年的体育题材漫画《乒乓》被导演汤浅政明搬上日本富士电视台noitiminA剧场,片中那位来自中国的乒乓球天才孔文革,以一口霸气的普通话威震全场:“你反手无力,正手不精,脚步松散,反应迟钝,没一个动作像样的!就你这样还想和我同台竞技?做你的美梦!”这个被ACG爱好者跪称为“孔文革体”的声音,正是出自30岁的中国声优文晔星,就在动画的第一集,他还让中国观众听到了另一句亲切的流行语:“风太大,听不清……”

这是普通话第一次以如此大比重出现在日本动画里,有观众感叹:“《乒乓》有力回击了那些高喊中文配音就是渣,永远比不过日文声优的说法。”

文晔星能用粤语、普通话、日语和英语配音,他几乎时刻都在训练。

尽管不少人为孔文革的“一口京腔超有范儿”点赞,但1983年出生的文晔星却是个地道的广州人。十几年前,还在广州七中念高二的他萌生了一个念头:我要当演员!在那所学习至上的中学里,他的异想天开遭到了周围的一致反对,也有人对他说:“你是广州人,说普通话成不了气候。”但他还是自顾自地纠正起发音来。没有人猜得到,当年他手上仅有的教材,是那部名叫《大宅门》的电视剧。其实他也退缩过,他也想过要走一条大多数人都走的路,在广州大学的机械学专业苦熬了两年,最终还是撑不住退了学。就在大学最低谷时期,偶然在朋友家看到的一套《人型电脑天使心》(Chobits),启发了他对声优这份职业的执念。2005年,他终于来到日本,考进了东京外国语大学的日语专业。

文晔星发现:东京外国语大学里既有漫画部,也有动画部,偏偏没有声优部。2009年,他索性创办了一个名叫VACS的声优社团,进行诸如给网络小说配音之类的活动。社团里除了他都是日本人,但他的日语也几乎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:“只要我不告诉他们,周围没人能感觉到我是中国人。”其实他和日语的结缘更早,初中刚毕业就报名参加了学校的日语暑期培训班,原因说起来有点逗:“那时候沉迷于一个名叫《公主的王冠》的RPG游戏,打到一半看不懂剧情,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,在网络还不发达的年代,根本别指望上网找攻略。”

2011年大学毕业,文晔星顺利被FANCL集团内定录用了。在稳定的生活面前,他决定再赌一把,放弃了offer,报名进了一家声优学校。外国人通常不会选择拿不到留学签证的学校,因此在那里,文晔星是个异类。也是在那所学校,文晔星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差距:“和普通人交往时,大家顶多会觉得我的日语有点口音,没人当回事。但在专业语境中,随便一个人都能听出来我的日语是不纯正的。”文晔星到声优学校读书的初衷是想找点工作机会,进去后才发现自己能力还不够,他拼命找方法,拽到同学就问:“你们听我说话,哪个词不对马上指出来。”无论怎样微小的错误,他都记下来然后查字典,摸索音变和节奏规律,终于找到了突破口。

“练一门语言就是养一艘航母,需要花费无数的人力、精力、毅力和财力。都说学外语必须把自己的母语忘掉,但我不想忘掉它。”现在,文晔星能用粤语、普通话、日语和英语配音,他几乎每时每刻都在训练: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是打开英语直播网站,财经政治娱乐来者不拒。连吃饭的时候也一定要点开视频,英语、日语、粤语和普通话轮番轰炸,英语主要看CNN,日语只看动画和时代剧,粤语就看翡翠台,至于普通话,他已经数不清把《大宅门》反复刷了多少次。

声优这个行业,带给别人的是梦想,带给自己的是绝望。

日本声优界提供给外来者的机会并不多。很长一段时间里,文晔星只能从事一些商业配音活动,他给尼康相机之类的广告配过音,给横滨未来港之类的观光旅游项目配过音,也给池袋消防署之类的见学宣传配过音……每小时15000日元(约合人民币900元)的待遇,运气好的话每个月能接四五单活,再加上一些翻译工作,虽不能和进大公司的薪水相比,基本也能养活自己。

第一个机会来临,已经是2012年10月。NHK电视台要制作一档《看电视学中文》的节目,看到招聘广告的文晔星第一时间报了名,顺利通过面试,扮演一位中国厨师。以此为契机,他又得到一个电影的机会——在真人版《魔女宅急便》中扮演一个养河马的角色,虽然出场时间不超过10分钟,但这次是全日语演出。

所以后来当东北新社决定制作《乒乓》动画版、四处寻找中国声优时,周围的前辈第一时间推荐了文晔星。他把自己用四种语言演绎的分裂角色录音样本发给了导演,事情就定了下来。有趣的是,汤浅政明参考了2002年电影版《乒乓》,起初是想找一个说广东话的声优(那部电影里出演孔文革的是香港演员李灿森),是在文晔星表示“广东话受众太小”之后,才改成了普通话。

经过了漫长的酝酿期,给动画配音对文晔星来说已经毫无压力。一周配一集的频率下,大多数时候是他独自待在十几平方米的录音室里,台词多的时候需要三四个小时,台词少的时候一两个小时就能完成。在文晔星看来,配音是一门学问,比起好评他更在乎争议。关于孔文革的口音争议之一是:一个来自江苏的乡下人,怎么说一口京腔?对此文晔星的解释是:“他在小学时就去了上海,在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,接受的是各种各样的口音,所以他的口音独具一格。又因为他很孤独,只和教练的对话比较多,教练是京腔,他自然就学过来这么一点。”甚至连“削球”的“削”究竟该读xiāo还是xuē,他都有深思过:“现实生活中两种说法都有,读xiāo是尊重字典,读xuē是还原生活。孔文革接触的是五湖四海的口音,所以他两种都会说,有时候说xuē有时候读xiāo,这个角色就是这样。”

《乒乓》的中文台本翻译也是由文晔星完成的,那句“风太大,听不清”,日文写做“風の音が邪魔をしている”,直译过来是:风在妨碍。他并非有意加入中国流行元素,只是“直译一点感觉也没有”,但他也很清楚自己身份的双重性——即便不刻意强调,也会有意无意产生反向文化输出:“我做的事也许并不能改变他们对中国的看法,但至少让他们知道有和想象中不一样的人存在。”

“在日本想做声优的人太多了,但90%的人最终会发现,自己既没能力,也没机会。真正能够靠这个行业吃饭的,只是顶端那极少一部分。”在文晔星心中,声优这个行业,带给别人的是梦想,带给自己的是绝望。但他还是愿意把这条路摸索下去,《乒乓》只是第一步,眼下目标是用日语配一个普通的日本角色,因为从踏入这个国家的第一天起,他就有一个梦想:用日语赢他们。

(0)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