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操封关羽汉寿亭侯,关羽用了一辈子,为何刘备封赏,关羽不接受?

用户 恒谦1021 的回答

关羽其实内心很纠结,他认可了汉寿亭侯,我就意味着认可了曹魏政权。但是,又因情意归于刘备,这就是造反。

人逢乱世,忠义不能两全。关羽死的早,死的也心安。

用户 疯言MAX 的回答

假如有两个职位摆在你的面前:一个是辽宁舰的舰长;一个是蒙古国的海军司令。你会如何取舍?

当然,这个比喻并不是很恰当:因为实际上两个职位之间的差距,我觉得简直比例子里的还要悬殊:

曹操封关羽汉寿亭侯,关羽用了一辈子,为何刘备封赏,关羽不接受?

 

一、爵位和官职的差距

爵位是封号,一般有王、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等级别,一般王、公的爵位赐予宗室,正常情况下,侯爵已经是一般人能获取的极限。爵位是一种称号,虽然能领取俸禄,但一般情况与实际职权无关。但爵位除非有谋逆等大罪之外,一般都能世袭继承,至少也是终身制的

官职是实际职责,从正一品到从九品高低不等,每个品级都有具体的官职,来对应该职务的权利职责。职务是可以变动的,故而谁也别想躺在一个舒服的职位上赖一辈子,更别说传给子孙了。况且,按照汉制,担任某些品级以上的高官,身上有爵位是一个前置条件。

由此可以看出,爵位的含金量要比官职高得多。虽然当时诸侯割据,汉献帝如同傀儡,但谁也不敢说当时不是汉家天下吧。

关羽的汉寿亭侯虽然是曹操表奏的,但其具体来源是来自于汉献帝,也就是汉家正统。这个爵位走遍天下,不管哪路诸侯你也得捏着鼻子认!蜀汉政权中有正统爵位的仅二人而已:宜城亭侯刘备、汉寿亭侯关羽,巧得很,两人都是侯爵,而且都是亭侯。

刘备封关羽前将军的时候,虽然给自己挂了个汉中王的衔,但这玩意是自封的呀,刘备在朝廷的备案是宜城亭侯。

一个亭侯给另一个亭侯封官,听着都觉得好笑。更何况,傲气如关羽,岂能轻易接受?

曹操封关羽汉寿亭侯,关羽用了一辈子,为何刘备封赏,关羽不接受?

 

二、接受官职相当于明升暗降

在前期,刘备和关羽的关系像朋友,像兄弟,像合伙人,唯独不像君臣。

在赤壁之战中,刘备的本钱就是刘琦的一万部队,关羽的一万水军。也就是说,刘备的军事力量完全处于关羽的领导之下。

要把刘备集团比作一家公司的话,刘备和关羽更像和不同的分管经理,刘备只是多挂了一个法人的职务而已。关羽稳居该集团第二人的位置。

这种情况,一直持续到刘备进位汉中王封赏群臣为止。赤壁之战后的一段时间内,荆州就是刘备的全部势力范围,能放心把这地方交给关羽。足可见他们彼此的信任,和关羽的地位之高。

但等到刘备进位汉中王之后,事实上的独立政权已经成型。有功的群臣需要得到封赏,刘备的领导权力需要得到强化。关羽、张飞、马超、黄忠、赵云(传说中的五虎上将)分别得到军职的封赏。

曹操封关羽汉寿亭侯,关羽用了一辈子,为何刘备封赏,关羽不接受?

 

关羽,蜀汉第二人的身份,一下就拉低到了蜀汉高级将领之一的地步。这无疑是对关羽身份的一种削弱。

对此,刘备也是心知肚明,故而在前将军的官职后面,还特意加了一道“假节钺”的特权来弥补关羽受到的损失。

靠着这道特权,可以自主任命官职甚至是自主决定征伐(哎,要是没有这道特权的话,或许关羽也不至于沦落到走麦城的地步)。

“天无二日,民无二主”的规矩关羽也清楚。既然选择了这么一条路,那他与刘备的关系迟早要由兄弟转化为君臣。

但清楚归清楚,该表达的不满还是要表达:不然就该被那些新进官僚当自己失宠来欺负了。自己孤悬在外,一旦被人上眼药的话,那荆州就危险了。

所以,不论是挑黄忠还是马超的刺,都有这个方面的考虑;等到发泄完毕,关羽还不是选择了服从组织的安排?

曹操封关羽汉寿亭侯,关羽用了一辈子,为何刘备封赏,关羽不接受?

 

结语:

刘备对于关羽的任命,关羽必须接受,但又不能痛痛快快地接受。这个过程中非常的考验情商:

如果执意不接受,可能导致刘备收拢川中人心的计划受到影响;如果痛快接受,那必然在川籍大臣的心里留下一个关羽软弱可欺的印象,会给荆州带来麻烦。

故而,表达完不满再接受封赏成了关羽和刘备的唯一选择。

汉寿亭侯的封号嘛,作为蜀汉集团唯二的两个正统爵位之一,含金量实在是蛮高的。刘备进位汉中王,相当于已经把一个给弄没了。

在这种情况下,关羽必须高调来炫耀自己这个爵位。要不然,蜀汉就真成了一个没有任何朝廷根基的草台班子了。

用户 史晓生 的回答

这倒不是关羽瞧不起刘备,也不是他对刘备有什么意见,而是他那个汉寿亭侯的爵位,含金量实在是太高了。

曹操封关羽汉寿亭侯,关羽用了一辈子,为何刘备封赏,关羽不接受?

 

熟悉三国的人都知道,关羽的汉寿亭侯爵位,是经曹操之手,才得以被东汉朝廷授予的,这其中的始末缘由,还得从建安五年说起。

建安五年(公元200年),“衣带诏”事件爆发,曹操便派大将刘岱、王忠二人,率兵攻打驻扎在小沛的刘备。

刚开始,刘备坚守城池,击退了刘岱和王忠,由于久攻不克,曹操便亲提大军东征,最终击败刘备。

此战后,刘备逃往青州,投奔袁绍,而关羽则被曹操生擒。

生擒关羽后,曹操对其十分礼遇,史料记载为“礼之甚厚”,并且,曹操还封关羽为偏将军,希望他能为自己效力。

这个情节,在小说《三国演义》中也有体现,曹操又是赠马又是赠铠甲,总之就是待关羽极为不薄。

而在之后不久,袁绍派大将郭图、淳于琼、颜良等人率军进围白马(今河南滑县一带),继而攻打东郡太守刘延,其目的就是想拿掉刘延这颗钉子,以保证自己的主力能渡河南进。

等到袁绍大军进军至黎阳(今河南浚县)时,刘延顶不住了,于是,赶紧向曹操求援。

在这种情况下,曹操自然不能坐视不理,因此,采取谋士荀攸的建议,先派出一股部队,前往延津(今河南汲县)渡河,做出要攻打袁绍大军后翼的姿态,以吸引袁绍分兵。

与此同时,曹操又派另一路大军,奔袭白马,试图攻袁绍于不备。

而袁绍这边呢?不知是计,果然进行了分兵,命令正进攻白马的郭图、淳于琼调转方向,往延津方向挺进,以抵挡曹操,留下大将颜良继续攻打白马。

对于袁绍的这个安排,其谋士沮授极为不赞同,他向袁绍提出这是曹操声东击西之计,不应上当,但可惜的是,袁绍不听,一意孤行。

这么一来,曹操的计划就得以实现,最终在确定郭图、淳于琼已经开拔前往延津后,曹操迅速调遣兵力奔袭白马。

接近白马之后,曹操命张辽、关羽为先锋,自己则亲率大军随后,也就是在这个时候,关羽展现出了他极为神勇的一面。

史料记载,关羽在发起冲锋之后,望见“大将所乘戎车,设幢麾、张盖”,凭借他多年的战场经验,判定出这是颜良所在,因此,趁着张辽带着人与颜良大军交战的时机,当机立断,策马冲至了颜良身边。

而颜良也根本没有想到敌方大将居然会冲到自己身边,一时之间来不及反应,最终,被关羽手起刀落,先被刺死,之后又被砍掉首级。

羽望见良麾盖,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,斩其首还,绍诸将莫能当者,遂解白马围。—《三国志·关羽传》

曹操封关羽汉寿亭侯,关羽用了一辈子,为何刘备封赏,关羽不接受?

 

这里面的厉害之处就在于,第一,关羽能在混乱的战场上,准确判定敌方主将所在,第二,他能在万军之中,迅速冲至颜良身边,并成功将其斩杀。

要知道,颜良可不是小兵,身边必有护卫,并且还不止一个,而这就是关羽的厉害之处。

也正是由于关羽能在万众之中,于阵前斩杀颜良这个敌方主将,因此,导致了对方士气大跌,自始至终,都没人敢阻挡如天神下凡一般的关羽,这也让他得以带着颜良首级顺利回到己方阵营。

更重要的是,通过关羽此举,极大震慑的对方,同时又鼓舞了己方,这么一来,白马之围,自然也就被顺利解了。

战后,曹操极为高兴,并且,在之后的延津之战中,袁绍的另一名大将文丑也被斩杀(正史上文丑究竟被谁所杀存疑),这就更让曹操兴奋不已。

所以,在不久之后,曹操为表彰关羽功绩,特意上表汉献帝,封关羽为汉寿亭侯。

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。—《三国志·关羽传》

那么问题就来了,曹操封关羽的这个汉寿亭侯,在当时,是个什么爵位呢?其含金量是高还是低呢?

简单来说,这个汉寿亭侯,含金量那可是相当高。

三国时期处于东汉末年,因此,很多官制依旧是汉制,而要想弄明白汉寿亭侯的含金量,就得从汉朝的爵位制度说起。

当初,刘邦建立汉朝后,沿用了秦朝的爵位制度,实行二十等爵制,其中最高等级的,叫做“彻侯”。

比如当时张良的“留侯”、韩信的“淮阴侯”,以及萧何的“酂侯”等,都算是“彻侯”,只不过名字不同,另外根据个人的功绩,所受封的食邑多少也有不同。

曹操封关羽汉寿亭侯,关羽用了一辈子,为何刘备封赏,关羽不接受?

 

到了汉武帝刘彻时期,为了避其名讳,因此,“彻侯”被改为了“列侯”,也叫通侯。

但不管是叫什么,在整个西汉时期,列侯则是仅次于诸侯王的最高爵位,尤其是在西汉初期,列侯不仅在朝堂上具有很高的话语权,并且其在自己的封国,行政权同样并归其执掌。

说其是个一方土皇帝,也不算为过。

总之就是,西汉时期的列侯,地位极高,权力极大,是属于在朝堂的地位中,排在第三的人,而高于其的,也就是排在第二的诸侯王,以及排在第一的皇帝。

而到了东汉时期,列侯的情况比西汉略有变化。

什么变化呢?东汉时,对列侯的设置更为细化,即把列侯封为上中下三等,即首位的“县侯”,次位的“乡侯”,以及末位的“亭侯”。

也就是说,县侯、乡侯和亭侯,都属于列侯的范围内,但地位高低有所不同。

除了地位不同之外,在受封待遇上也有区别,像县侯,就可以有自己的封国,封国内基本是自己说了算,这与西汉时的列侯制度一样。

而乡侯,就稍微逊色一点,没有封国,只能设置家臣,至于亭侯,与乡侯一样,也可以设置家臣,但食邑上,要比乡侯少一点。

这就是东汉时期对于列侯的设置,虽说县侯、乡侯以及亭侯在具体待遇上有所不同,但不管怎么说,其依然还是当时仅次于皇帝和诸侯王的存在。

而关羽,所受封的便是汉寿亭侯,即列侯的一种。

也就是说,关羽这个爵位,是在当时的政治体系下,一个出身普通,并非是世家大族子弟的人,能做到的最高爵位。

这么一说,相信很多人都清楚这个爵位的厉害之处。

更重要的是,关羽出身并不高,可以说是“白身”,早年间,还因打抱不平,导致他当了好几年的逃犯。

后来遇到刘备,虽说刘备顶着一个“皇叔”的招牌,但在最初,刘备身上并没有什么爵位,在这种情况下,关羽更不可能会有。

直到建安元年(公元196年),也就是陶谦病逝,刘备领了徐州牧之后,曹操这才上表汉献帝,封刘备为镇东将军,授宜城亭侯。

注意,刘备的这个爵位,也是一个“亭侯”。

曹操封关羽汉寿亭侯,关羽用了一辈子,为何刘备封赏,关羽不接受?

 

也就是说,刘备和关羽一样,在汉朝承认的爵位上,是属于同等级别的,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关键点。

什么关键点呢?人家刘备好歹也是“皇叔”,真假暂且不论,但这可是个金字招牌亮出来,不少人都得略微给他几分面子。

再加上刘备当时领了徐州牧,所以,刘备封宜城亭侯,也是相得益彰。

而关羽有什么?他是个白身,还是个“打工的”,但他却靠着自己的能力,获得的曹操的赏识,最终被授予这个爵位。

更重要的是,在被封汉寿亭侯之前,关羽在曹操的军中,只不过是一个偏将军,这个职位,也就是个中层军官,连高层的算不上。

这么看下来的话,关羽从一个白身,一跃成为在全国位列第三的“亭侯”,如果换做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,放在那个时代,能得到这个封赏,都会对此珍惜无比。

而这一点,关羽同样如此。

虽说,东汉末年的爵位,含金量比不上汉初,加上当时的汉献帝,基本上是曹操的“橡皮印章”,但架不住这是朝廷授予的,多少人梦寐以求都得不到的东西。

因此,关羽视之为最珍贵之物,且用了一辈子,自然也就能理解了。

当然,从这个事情也能看出,当时曹老板为了笼络关羽,可真的是下了血本,这也更说明关羽是个难得的人才。

曹操封关羽汉寿亭侯,关羽用了一辈子,为何刘备封赏,关羽不接受?

 

最后再说说刘备给关羽的封赏。

需要说明的是,在刘备登基称帝后,对于关羽的封赏,仅封了一个“前将军”,并没有对关羽封赏爵位。

为什么会如此呢?有不少说法,是说刘备有意减弱关羽的地位,故而仅封为前将军而不授予爵位。

实际上这种说法,真的是无稽之谈。

一来,前文也已经讲到,关羽已经是汉寿亭侯,并且是东汉朝廷盖章承认的,不是那种水货,而汉寿亭侯属于列侯的一种,是藩王之外的臣子能做到的最高爵位。

在这种情况下,你让刘备还怎么封关羽爵位?他已经是全国第三了,难不成裂土封王吗?

二来,刘备当时称帝不假,但严格来讲,他也算是割据政权,他自己也是个宜城亭侯,与关羽级别一样。

同级别给同级别的人封爵,这像话吗?

顺便科普一下,在刘备登基称帝之际,其实季汉内部,有正儿八经爵位的人只有三个,一个是宜城亭侯刘备,一个是汉寿亭侯关羽,最后一个则是都亭侯马超。

除此三人,其他人都没有正式爵位。

至于有人说张飞当时是新亭侯,抱歉,他这个爵位,是刘备篡封的,换句话说,并不是像关羽那种得到东汉朝廷承认的爵位。

所以,基于这种情况,刘备自己也清楚,关羽的爵位已经是到顶了,将来如果季汉得到发展,按照刘备对两个兄弟的感情,说不定还真会裂土封王,但搁当时政权草创之初,只能封官职,不能再封爵位。

所以,关羽当时依然还是汉寿亭侯,而通过这一点,再次说明关羽的汉寿亭侯爵位有多重要。

同时,这也说明了关羽为何不用刘备封赏的原因,试想一下,如果我们是关羽,带着兵出门打仗,对方要求报上姓名,你说,是报“吾乃汉寿亭侯关羽”霸气一些,还是报“我是前将军关羽”更霸气一些呢?

搁我们现代人都知道是报“汉寿亭侯关羽”听起来更霸气,难道对于爵位梦寐以求的古人,就不知道哪个的含金量更高吗?

这个道理,关羽自己更为清楚,所以,他用汉寿亭侯自报家门,是必然结果。

还有一点就是,这个“关羽不用刘备封赏,而只用曹操封的汉寿亭侯”的问题,本身就存在毛病,大有“阴谋论”以及刻意歪曲事实的势头。

为什么这么说呢?很简单,人家关羽本身就是汉寿亭侯,在当初劝进刘备登基时,群臣署名的《汉中王劝进表》里,也是写为“汉寿亭侯臣关羽”,这就说明,刘备对此都没有意见,也承认和认可关羽的爵位。

所以,关二爷出门报“汉寿亭侯关羽”,有什么错?这跟是不是曹操封的,貌似并没有太大关系吧。

现代人都知道在介绍别人时,把被介绍的人最光彩的一面介绍出来,比如是某某某公司董事长之类,总之就是往好处夸。

就连介绍自己,也会把好的一面说出来,比如获得过什么奖项,担任过什么高级职务,既然现代人都知道,难道关二爷就不知道吗?这个跟关羽接不接受刘备的封赏有什么关系?

曹操封关羽汉寿亭侯,关羽用了一辈子,为何刘备封赏,关羽不接受?

 

所以说,有些人和问题就是,刻意制造一些不存在的矛盾,来歪曲古代英雄人物的形象,毫不夸张的说,真可谓是“其心可诛”。

(0)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