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上刺杀马新贻的背后主使是曾国藩吗?

用户 RigelB 的回答

刺马案件始末

  • 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六日(1870年8月22日)早上10:30左右,两江总督马新贻自金陵校阅场观清军射箭训练,阅兵后,返回总督辕门,半途有人拦路喊冤,刺客张汶祥(本名张文祥,被清朝刑部改为“张汶祥”,如同孙文被清廷改为孙汶)趁隙以匕首刺伤马新贻,马新贻延至翌日不治身亡。张汶祥刺杀成功之后束手就擒,在狱中透露,下手行刺的主因是马“不仁不义”,但实情则矢口不说,指名曾国藩和刑部尚书郑敦谨来审理,才愿供出实情。
  • 江宁将军魁玉审理刺马案月余,毫无进展,九月一日,张之洞从兄张之万赴金陵,与魁玉会审,马新贻部属袁保庆等人要求严刑问讯,张之万以“案情重大,不便徒事刑求。偿未正典刑而瘐死,谁负其咎”拒绝,最后仍无结果,张之万汇同魁玉上奏说:“凶犯张汶祥曾从发、捻,复通海盗,因马新贻前在浙抚任内,剿办南田海盗,戮伊伙党甚多。又因伊妻罗氏为吴炳燮诱逃,曾于马新贻阅边至宁波时,拦舆呈控,未准审理,该犯心怀忿恨。适在逃海盗龙启云等复指使,张汶祥为同伙报仇,即为自己泄恨,张汶祥被激允许。……本年七月二十六日,随从混进督署,突出行凶,再三质讯,矢口不移其供,无另有主使各情,尚属可信。”
  • 慈禧太后对此调查结果不满,再派刑部尚书郑敦谨与曾国藩亲至两江总督辕门再查此案,慈禧曾问曾国藩:“此案岂不甚怪?”曾国藩答:“的确怪。”慈禧促曾国藩接任两江总督,并速至金陵查案,曾国藩却称病延迟数月未行;慈禧第二次问起,曾国藩才赴任。抵达金陵江宁府后,曾国藩不审案,却每日翻看纪晓岚写作的志怪小说《阅微草堂笔记》,悠闲度日,至郑敦谨抵金陵后,曾国藩才开始调阅案卷。邓之诚《骨董三记》说:“国藩不欲深求,必有不能深求者在。”郑敦谨连审十四日,案情一无所得,只好和曾国藩联名上奏:“此案张之万等审讯结果,是实!”同治十年(1871年)三月二十六日,慈禧下旨,将刺客张汶祥凌迟处死。郑敦谨感叹官场黑暗,索性辞官归乡。
历史上刺杀马新贻的背后主使是曾国藩吗?

 

刺因分析

  • 案发前,江苏巡抚丁日昌子丁慧衡于秦淮河畔为了争夺妓女,与马新贻幕府之官争风吃醋起冲突,后来马新贻下令逮捕丁慧衡。丁日昌出于湘军系统,有指是他为了报复马新贻拘捕其子而策划暗杀。
  • 也有一说为马新贻本身并非湘军系统,慈禧太后任他为两江总督,是密令他暗查湘军曾掠夺多少太平军财宝,因而被湘军人士谋害。

用户 恒心飘香 的回答

1

这件事曾国藩是不会主动去做的,湘军攻克天京后,他就向朝廷表明态度,主动裁撤湘军,并让曾国荃辞职回家。曾国藩这么做实际上是为了保护自己及其家人。

平定太平天国之后,湘军已经具备了取代清朝的实力,只是这时曾国藩年龄大了,身体又不太好,心气不高了。假如曾国藩称帝,必然引起军阀割据,解决军阀割据不是短时间能奏效的,曾国藩没有那么多时间了。弄不好创业不成还会身败名裂,家族不保。

历史上刺杀马新贻的背后主使是曾国藩吗?

曾国藩不想造反,但是曾国藩的手下很多人都鼓动曾国藩黄袍加身,这其中他的弟弟曾国荃最卖力。工作没做通,反而叫他辞官回家,曾国荃是有心结的。裁撤湘军牵扯官兵利益,工作不好做,面对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湘军弟兄,裁撤他们曾国藩自己都觉得棘手,这时候马新贻来了。

2

马新贻的任务主要有两项,一项是裁撤湘军,另一项是查找太平天国财宝的去向。平定了太平军,湘军立了大功,本来应该得到奖赏,朝廷却要裁撤湘军,追查责任,湘军对朝廷怨言很大,正没地方撒气,马新贻代表朝廷来了,湘军找到了发泄不满的渠道。

马新贻接任两江总督,他不知道这是一个烫手山芋吗?知道。马新贻被慈禧召见,是和儿子马毓祯一起去的,马毓祯在外等候,马毓祯说,马新贻出来时面色难看。上任之前马新贻又回家一趟,专门向家人交代,他此去凶多吉少,一旦出现意外千万不要告状。

历史上刺杀马新贻的背后主使是曾国藩吗?

马新贻的行为至少说明三点,第一,他对自己的危险处境有预知;第二,危险并不来自个人恩怨,一个封疆大吏个人恩怨几乎很少有摆不平的;第三,危险来自政治势力,而且势力比较强大,足以让马新贻畏惧,而且朝廷也没有能力替他维持公道。把这三点合起来看,马新贻的危险矛头直指曾国藩。

3

曾国藩有能力收拾马新贻,可他向朝廷表了忠心,刺杀两江总督这样的事,会让朝廷嫌疑,容易让自己若上一身骚,曾国藩是政治老手,他不会干这种事情。但是这种事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能干得出来,曾国荃火爆脾气,打仗很厉害,政治能力很一般。

慈禧也是政治高手,马新贻被杀是谁干的她能分析个差不多。慈禧认为这事和曾国藩脱不了干系,于是下旨让曾国藩去审理这个案子。两江是曾国藩的大本营,情况熟,谁干这事可能性大他更能分析个八九不离十。

历史上刺杀马新贻的背后主使是曾国藩吗?

曾国藩接到命令,推说自己眼病严重去不了,曾国藩有眼疾是事实,这边直隶总督能干,过去查案就不能干了,曾国藩这是在避嫌,他心里清楚案子和湘军有关,没法秉公办理。实际上曾国藩也想去,他得去灭火,不然这事闹大了,闹明了,老九曾国荃有可能造反,这是他不愿看到的。慈禧当然也不想湘军造反,这事只有曾国藩能压得住,所以他必须去。慈禧再次下令,只要还有口气就赶紧去。戏演到这份上也差不多了,于是曾国藩到了两江。

4

和曾国藩一起派去审理案件的还有郑敦谨,审理案子的过程中整个都是郑敦谨问话,曾国藩一言不发。曾国藩不说话,并不能说明他不管事,实际上他在观察案件发展,以静制动。

郑敦谨和曾国藩接受刺马案时,案子已经有了初步结果,正是因为朝廷不满意才让他们两个进一步审理。郑敦谨接手的是烫手山芋,糊弄了事慈禧不满意,真要查清案件的幕后主使,恐怕郑敦谨很难走出两江地界。

历史上刺杀马新贻的背后主使是曾国藩吗?

不过郑敦谨是个聪明人,随着案件审理的深入,当他感受到案件背后存在强大的幕后黑手时,他把球推给了曾国藩。曾国藩说,就按以前的结论定案吧!

以曾国藩当时的实力除了朝廷他怕谁,他完全可以把案子查个水落石出,不用有任何担心,再说曾国藩也不是那种做事稀里糊涂的人。可见曾国藩心里有数,他已经知道事是湘军干的,他要保护他的弟兄。

曾国藩不让郑敦谨再往深里查了,如果郑敦谨不听话,下场不会比马新贻好。可是他不深入查,没法给慈禧一个交代,慈禧那儿他过不了关,没办法,一结案他就给慈禧递交辞呈,回家养老了,根本没敢回京,他怕慈禧要他的小命。

互关互动,互利共赢!

用户 星疏月明 的回答

具体指使,曾国藩不会的。但心中有数,揣着明白装糊涂,是肯定的。

马新贻,岀任总督,是慈禧的旨意。目的在打击湘军集团。久经沙场,己经抱团的湘军,岂能善罢甘休。假它人之手,除掉马新贻,顺理成章。依曾国藩之智,焉能不知。只是装糊涂而己。

(0)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