扶苏身边有蒙恬,还有三十万的秦军,为何仅凭圣旨就自杀了?

扶苏自杀,让很多人感到惋惜。无数人都在想,扶苏如果不死,那秦朝可能就不会二世而亡了。但是,历史没有假如,扶苏确实是死了。

公元前37年,秦始皇病逝于沙丘平台,赵高联合李斯将矫诏送到长城,扶苏见到诏书后便自杀而亡。

扶苏自杀,原因大概有三点。

扶苏身边有蒙恬,还有三十万的秦军,为何仅凭圣旨就自杀了?

图片来自网络,侵删

首先,皇帝的权威太大,不容置疑。

秦始皇统一六国,并制定了一系列的大一统措施,这使他的个人威望达到了巅峰。同时,他自命为皇帝,认为自己的功劳盖过了三皇五帝;并且加强了中央集权,整个大秦王朝的一切事务,都由皇帝说了算。这是皇权高度集中的表现,但因为皇权失去了制约,所以皇帝的诏令就是一切,不容置疑。

秦始皇是第一个施行权力集中的人,难免没有经验。权力过分集中,带来的一个问题,就是皇帝的权威太大,仅凭一纸诏令就可以代表自己,但诏令毕竟是死的,容易被活人所利用。赵高和李斯就是钻了这个空子。隋唐两代,正是吸取了这个教训,才设置三省六部制,来对皇帝的诏书进行草拟、审核、执行。

扶苏身边有蒙恬,还有三十万的秦军,为何仅凭圣旨就自杀了?

图片来自网络,侵删

秦始皇又是个雷厉风行、做事果断的人,所以,当扶苏看到赵高派人送来的诏令时,内心虽然震惊,但他并没有多想。

其次,子不知父,父不知子。

大秦用法家的学说才兼并天下,建立秦朝,而秦始皇也一直都奉行法家政策。但是,扶苏却恰恰相反。扶苏常年跟儒家的淳于越这些人混在一起,主张用儒家来治理国家。

再加上扶苏生性比较宽厚,他觉得大秦当时的统治,对百姓太过于严苛了。所以,他一直在秦始皇面前提议,要改用儒家治国。这就造成了父子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。

扶苏身边有蒙恬,还有三十万的秦军,为何仅凭圣旨就自杀了?

图片来自网络,侵删

秦始皇生性严厉,对待屡屡顶撞自己的扶苏,刚开始也只是忍着,而不会细心去引导,到了最后干脆将他打发到边境,跟蒙恬一起戍守边疆。他当时,可能是想着让扶苏去吃吃苦,这样才知道统治天下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,让扶苏知道一味的宽仁是多么的幼稚。

然而,扶苏却没能理解秦始皇的苦心。在他看来,秦始皇让他远离咸阳,远离政治中心,其实就是放弃了他。戍守边疆的那些年,扶苏应该是意志消沉,甚至有些自暴自弃的。所以,当使者送来矫诏后,扶苏才会什么话都没说,默默地就拿起剑要自杀。

只有蒙恬发现了不对劲,因为他比扶苏更了解秦始皇,知道秦始皇不可能下诏要他俩自杀。所以他劝扶苏不要急着死,先确认一下情况再说。

扶苏身边有蒙恬,还有三十万的秦军,为何仅凭圣旨就自杀了?

图片来自网络,侵删

然而,扶苏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:“父而赐子死,尚安复请!”(父亲要儿子死,儿子还有什么脸面去确认?)

这句话,带着一丝赌气,也带着一丝绝望。

最后,扶苏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。

秦始皇20岁加冠亲政,29岁开始统一天下,胡亥也是在这一年出生。在秦始皇的儿子当中,胡亥排名18,扶苏是老大,所以扶苏出生的时间应该比较早,可能加冠之后没过两年就出生了。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时候,扶苏也就十几岁。等到扶苏加冠,开始参与政事之时,六国已经平定,秦始皇已经在着手制定一统天下的措施了。

扶苏身边有蒙恬,还有三十万的秦军,为何仅凭圣旨就自杀了?

图片来自网络,侵删

作为一统天下后的第一个太子,扶苏的人生是比较顺风顺水的,常年生活的深宫之中,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和磨难。从秦献公到秦始皇,历任秦国之主,哪一个不是在磨难中成长起来的?相比于他们,扶苏的人生太顺利了,他虽然聪明、宽厚、心怀天下,但是没有经历过挫折和磨难,心理承受能力自然会比较差一些。

综上,即便有蒙恬,有三十万大军又如何?扶苏已经放弃了自己,在那一刻,他同样放弃了天下。

热心网友回答

这个事其实非常简单,远远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复杂。

类似的问题还有希特勒叫隆美尔自杀,他为什么不反抗,玄武门之变,李建成的手下为什么不来救,光绪为啥不刺杀慈禧……答案是一样:人,比你想象的要脆弱的多。我朝承平日久,大家没有经历刀兵荼炭,再加上键盘在手,都觉得自己很牛。实际上我们远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强,每一个人,只要你是人,你没多强。不论你是普通老百姓还是帝王将相。

人很脆弱,处理起来,非常容易。

就像扶苏、蒙恬,想处理他们,派一个使者,带两个副手,再加上十几个身强力壮,有杀人经验的士兵,直接过去。到达门前,这是传圣旨的钦差,谁敢拦?再说,圣旨说的是啥,谁也不知道,兴许是立扶苏为接班人的呢。

使者这一路,首先没事先通知,消息没泄漏。扶苏、蒙恬这些人压根就不知道自己要倒霉,也就没有事先准备。没提前派人截杀,也没想过要逃跑。使者进城、路过兵营、到府门前,肯定是一路绿灯。

然后使者带着十个八个人进来,也很正常。

而扶苏、蒙恬在府内接待使者,肯定也不能部署重兵。他可能以为是普通公文,甚至是在做美好的期待。他俩接待使者的时候,周围应该也就是几个高级副手。

问题是这几个高级副手也是大秦的官员、臣民,他们也得听圣旨的。

在这样的局面下,使者宣布圣旨,要扶苏、蒙恬自杀,然后十个八个武士一凑上来,这事就办完了。宣布完圣旨,你现在就得死、立马就得死。这时候,扶苏、蒙恬没有半点反抗的机会。使者带着人盯着呢。跑也跑不了,叫人也来不及。而且这是圣旨,国家判决,扶苏、蒙恬身边的武将、官员,也得立即站在使者一边。

这一圈人盯着你,要你立即死,啥招没有。

史书里蒙恬劝扶苏造反的情节,可信度是:零。那是后代文人按照自己的思维猜测的情节。扶苏和蒙恬被使者围着,蒙恬劝扶苏:咱俩造反吧……不可能的。这任务,使者敢先放扶苏、蒙恬离开自己的视线,给他俩逃走甚至造反的机会吗?更不可能。

扶苏身边有蒙恬,还有三十万的秦军,为何仅凭圣旨就自杀了?

扶苏、蒙恬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接待使者,圣旨宣布,要他俩自杀,他俩立即就蒙了。然后在使者的催促、监视之下,当场自杀,或者是帮他们自杀。

扶苏再是公子,蒙恬再会用兵,在这样的局面下,一人身边俩武士,伺候的舒舒服服。跑也跑不了,打也打不过。

他们手下的多少多少军队,根本没用。即便是周围有其他武将,有军队在身边,他们也得听使者的。然后这就是人性问题了:你是蒙恬副将,你又在身边,你帮谁?公子和主将自杀,你立即是这里老大,你接班。你会帮扶苏、蒙恬吗?也不可能。听圣旨的,这是天经地义,对自己又有好处。救扶苏、蒙恬是造反。于公于私,都得是赶紧站队到使者一方。

所以说,人生啊。

扶苏和蒙恬很可能是满心欢喜的去接圣旨,以为自己要接班。结果圣旨宣布要他俩立即自杀。从满怀憧憬直接跌到绝望。而他俩手下的副将,前几分钟还在安心的工作,听从指挥,而且已经这样干了十几年。圣旨一宣布,先是惊讶,随即发现自己上升的通道打开了,自己当主将的机会突然从天上掉下来。

救扶苏、蒙恬是造反,大逆不道。既不合法度也不合伦理。袖手旁观,支持中央的英明决策,反倒是机会大大,还合理合法。扶苏、蒙恬的这些手下怎么可能救他们。

隆美尔自杀也是一样道理。自己在家陪老婆呢,进来俩党卫军,宣布命令,要你立即自杀。门口站俩、屋里站俩,隆美尔也只能老老实实的接受了。纵使你是统领千军万马的元帅在这样的局面下,也是待宰羔羊,只是普通人,非常脆弱,根本没反抗机会:现在、立即、马上,死。你不体面,我们帮你体面。没办法,只能自杀。

李建成、李元吉哥俩一进玄武门,看见李世民和尉迟敬德在前面等着,后面门一关,这也完了。他俩回头想跑,后面李世民射箭,尉迟敬德追杀上来,到人头落地,最长不会超过3分钟。应该在2分钟之内。

扶苏、蒙恬自杀,玄武门之变,这都是历史上的大事,但实际上,时间都非常短,三两分钟,十分八分,就处理完了。隆美尔好一点,给了点时间跟家属告别,但也只有十几分钟。

这些人根本没时间自救,部下知道信的时候,黄花菜都凉了。

光绪被慈禧囚禁,很多人疑惑为啥他不反抗,为啥不刺杀慈禧。这都是不可能的。光绪虽然是皇帝,但也是人,很脆弱。俩身强力壮的宫女,俩太监,把他看的老老实实的。能给你机会接触刀枪剑戟吗?能给你机会接触剪子吗?不可能的。

光绪想反抗慈禧,不会是小说、武侠剧的场面,而是象牙山家庭伦理剧:光绪精神崩溃,拿杯子拿碗砸慈禧,然后被两个太监死死抱住,慈禧坐地上哭,我怎么养活这么个孩子……也就这样了。

在深宫里一住,想接触外界大臣,谋划点什么,根本没这机会。你说你想召某位大臣进来聊聊,还得背着太后,你想干啥,傻子都知道了。你说你想看看奏折,想把某人、某支军队动动,这还是不打自招。直接就得让太监、宫女架走。

现在一样,这次疫情有很多例子,这顿嚣张,这顿狂,那个四平大壮、哈尔滨张松什么的,派出所小板凳一坐,立即痛哭流涕,痛改前非。官员平时牛的不行,双规起来,小屋一关,通讯一断,就什么都招了。

人,是一种很脆弱的动物。尤其是人处理人,经验丰富,非常简单。

热心网友回答

公元前210年,上郡,秦军大营。

一位使者宣读圣旨:扶苏、蒙恬,屯兵十余年,没有什么进展,反而唧唧歪歪,对朕非议!扶苏为子不孝,蒙恬为臣不忠,赐死!

扶苏奉诏,准备自尽,蒙恬劝阻:天子在外,未立太子。我们带30万大军在外,所受的是国重任,怎么能因为一个使者的话就去死呢?难道不怕其中有诈吗?不如先确认一下,确认过了之后,再去死也不迟。

扶苏感叹:父亲要儿子死,还有什么好再确认的?

说完,扶苏自杀了。

扶苏身边有蒙恬,还有三十万的秦军,为何仅凭圣旨就自杀了?

扶苏为何连丝毫的抗争都没想过,非要急着自尽呢?

扶苏、蒙恬有可能立刻反抗吗?

扶苏、蒙恬,虽然统领这支长城兵团10余年,但却不可能立刻反抗。

大秦的军制,玺、符、节三位一体,才可发兵。

盖有御玺的文书上会说明调兵的相信事项,作为命令;虎符(天子和领军将领手中一人一半,使者持天子虎符合二为一,所作调令才合法)为调兵权力的合法凭证;节为通关凭证,持节才能通行关隘,奔赴目的地。

当年,权势熏天的嫪毐、赵太后曾经企图挑战这个体系,发起政变。

当时,“事无大小皆决于毐”,嫪毐长期把持大权,而一起参与密谋的还有卫尉、内史等一众高级军政人员。

嫪毐伪造了御玺,并持有太后玺,准备发兵作乱。

而当时的秦王嬴政,还没有亲政,而且本人都不在咸阳,各方面基础均不如对手。

可是,当秦王嬴政真御玺和虎符调兵时,几乎没有人跟嫪毐一起玩。

扶苏身边有蒙恬,还有三十万的秦军,为何仅凭圣旨就自杀了?

最终,大权在握的嫪毐,仅被“斩首数百”,就被扑灭!

此时,尽管诛扶苏、蒙恬的诏书是胡亥等人伪造,但御玺、虎符应该都是真的。胡亥的使者把握着“三位一体”的体系优势。

因此,尽管蒙恬、扶苏权势在秦军时日很久,但他们要想振臂一呼,反了他娘的,那还是不可能的。

扶苏、蒙恬有可能找到反抗的方法吗?

不过,如果历史一直都是按照规矩运行,那就没有什么改朝换代了。

以扶苏、蒙恬的实力,他们是有能力打破这个体系的。

扶苏死后,蒙恬继续要求复请。

当蒙恬得到仍然要被处决的消息后,回答道:我现在虽然是囚犯,但以我的势力,我足以反叛!之所以不反叛,是为先祖的荣光、先王的恩德而已。

扶苏身边有蒙恬,还有三十万的秦军,为何仅凭圣旨就自杀了?

蒙恬三代为将。他与军队的羁绊关系与嫪毐之流完全不是一回事。如果理由充分、准备充分,蒙恬是有能力搞事的。

扶苏更是如此。

作为秦始皇的长子,他以仁德闻名,是很有名望的。

就在扶苏死后不足半年,陈胜吴广起义时,还打出了扶苏的名号!

扶苏身边有蒙恬,还有三十万的秦军,为何仅凭圣旨就自杀了?

楚人造反,都要打出扶苏的名号,以真扶苏,要领导秦人搞事,并非难事。

当然,前提是:一定的准备时间!

扶苏非王霸之才

当时,胡亥、赵高等人秘不发丧,仍然以秦始皇名义传诏天下!这份处决扶苏、蒙恬的诏书,正是矫诏!

可以说:如果扶苏听从蒙恬的劝告,先作复请,争取时间,是不难搞清楚情况,甚至组织反抗的。

扶苏身边有蒙恬,还有三十万的秦军,为何仅凭圣旨就自杀了?

无论是胡亥继位的合法性,还是诛杀蒙恬、扶苏诏书的真伪,其中的疑点都非常非常多。

作为秦始皇的长子、大秦最受重用的大将,扶苏、蒙恬是有责任搞清楚状况的!

因此,蒙恬提出复请,可谓老成谋国的金玉之言。

可惜,扶苏只是津津于“父亲要儿子死”这样的情感,仓促赴死!

扶苏,有仁德之名。

如果他顺利继承帝位,或许可以安民,作一位守成之主。

不过,在残忍、阴险的权力漩涡中,扶苏显得有些软弱了。

软弱,是一种逃避,一种不负责任。

扶苏放弃了他对大秦的责任,这不仅使自己稀里糊涂的死去,也使大秦帝国在一片阴谋中,迎来了“二世而亡”的命运。

如果一个人永远只是“温良恭检让”,那就是一种软弱,一种不负责任。

该硬气的时候,就该硬气一点!

(0)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