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汉高祖长子长孙,刘襄为何无缘帝位?

刘襄是汉高祖刘邦的大儿子刘肥的长子,不过刘肥是刘邦跟一个寡妇生的,他们之间并没有明媒正娶,所以这个寡妇只能算是刘邦的小妾。刘肥虽然是长子,但却因为不是嫡长子而无法继承皇位。为了补偿他,刘邦将刘肥分封在了齐国,给的封地也是当时诸皇子里最多的。

刘邦死后,汉惠帝即位,刘肥被吕后所针对,差点就被毒杀了。最后,是献出了城阳郡给吕后的女儿鲁元公主,这才逃过一劫。

刘肥虽然没有被吕后所杀,但是这个仇却被刘肥这一脉给记下了。

刘肥去世之后,刘襄继任,成为了齐王,而刘襄的弟弟刘章则是到长安的宫中任职。刘章是个少年英豪,有勇有谋,吕后为了拉拢刘章,特地把吕禄的女儿嫁给了刘章。

作为汉高祖长子长孙,刘襄为何无缘帝位?

图片来自网络,侵删

后来,吕后去世,刘章从老婆的嘴里听到了吕禄、吕产要发动政变的事情。刘章便悄悄通知了他的哥哥刘襄,让刘襄赶紧带兵过来,平定吕氏叛乱之后,好以此自立为帝。

刘襄出兵的时候,因为担心东边的琅琊王刘泽抄了他的后路,所以就将刘泽诱骗过来,假装说要让刘泽当这个平叛的统帅。刘泽一听,这是大功劳啊!于是,就兴冲冲地去了。没想到,他一到齐国,就被扣下来了。齐王刘襄还以他的名义去征召琅琊国的军队。就这样,刘襄带着齐国和琅琊国的大军向西进发,准备进入关中。

吕禄、吕产听说后,就派大将军灌婴前去抵挡他们。只不过,灌婴可是功臣集团的人,心里肯定倾向于周勃、陈平他们,怎么会愿意给吕氏卖命呢?所以,灌婴东出函谷,到达荥阳之后,就私下里和齐王刘襄达成了约定,双方就驻扎在这里,等关中的消息。只要吕氏发动政变,他们就立即带兵西进,诛灭吕氏。

作为汉高祖长子长孙,刘襄为何无缘帝位?

图片来自网络,侵删

长安城中,风雨欲来。

郦商的儿子和吕禄关系不错,周勃和陈平就故意劫持郦商,让郦商的儿子去做吕禄的工作。吕禄也是个老实人,三言两语之下,他就把兵权交给了太尉周勃。就这样,周勃掌握了当时长安护军南北军中的北军,而南军还在吕产手中。

双方的力量势均力敌,这让周勃的心里有些犹豫,他怕双方打起来,胜负难料。这时候,朱虚侯刘章站了出来。他带着一千多个士兵,瞅准机会,冲入未央宫,将吕产杀死。

正是因为刘章诛杀了吕产,使得吕氏群龙无首,周勃才发兵彻底消灭了吕氏一派。

吕氏被诛杀,皇室宗亲当中,朱虚侯刘章和齐王刘襄这兄弟俩功劳是最大的,刘襄又是刘邦的长孙。按理说,他是最有可能继承帝位的。

作为汉高祖长子长孙,刘襄为何无缘帝位?

图片来自网络,侵删

然而,事情的发展出乎意料。

被刘襄扣押的琅琊王刘泽,是刘邦的堂兄弟,在皇室宗亲中,他辈分高,说得上话。所以,他就告诉刘襄,说自己可以去长安帮忙打点关系。

刘襄觉得他说的有道理,就让他到长安去了。

实际上,刘泽因为刘襄扣押他的事而耿耿于怀,到了长安后,就对周勃他们说:“吕氏的动乱,是因为吕后。而刘襄的舅舅驷钧也不是个好人,要是让刘襄当皇帝,到时候又来个外戚作乱,那不完犊子吗?

周勃他们一听,觉得有道理,就重新挑人,最后选择了代王刘恒,因为他最低调,他的母亲薄姬母亲也没有背景。

作为汉高祖长子长孙,刘襄为何无缘帝位?

图片来自网络,侵删

就这样,刘襄和皇帝的位置擦肩而过,而他的叔叔刘恒则成了新的皇帝,也就是后来的汉文帝。

汉文帝登基后,封赏功臣,齐国曾经被吕后要走的城阳、琅琊、济南三个郡也被汉文帝还给了齐国。而刘章后来还被封为城阳王。

但是,让人感到奇怪的是,汉文帝即位后的第二年,二十多岁的齐王刘襄突然病逝。两年后,城阳王刘章也暴毙而亡。

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,曾经最有可能当皇帝的刘襄和他的弟弟刘章相继去世,这不得不让人怀疑,这其中是否有什么猫腻。

热心网友回答

刘襄作为汉高祖刘邦的长孙,在荡平诸吕后,本应该是帝位不二人选。但政治斗争很残酷,刘襄虽然拥有法统的优势、战功的优势,却没有取得朝臣们的支持,皇位出人意料地落到代王刘恒的头上。个中原因复杂,甚至不排除有见不得人的交易。作为汉高祖长子长孙,刘襄为何无缘帝位?

刘襄继承大统的优势

1.法统优势

诛灭诸吕后,几乎所有人都认为,金灿灿的皇冠,必然属于刘襄,包括他自己。刘襄有一个别人无法具备的先天优势,他是高祖长孙。

按照古代皇位继承法,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原则,当嫡系一脉汉惠帝刘盈的儿子们,都死光了后,高祖嫡系断了,只能从庶系选择。一般情况下,以立长为先,按照这个规则,非刘襄莫属。

刘恒、刘长兄弟,与刘襄相比,都是庶系,辈分不一样,那么谁更具有优先权呢?刘襄!因为继承法里还有一条:兄弟不相入庙!意思是说,一个辈分兄弟俩做皇帝,将来只能有一个可以入太庙,所以一般情况下,要避免一个辈分里面两个皇帝出现。作为汉高祖长子长孙,刘襄为何无缘帝位?

刘恒、刘长与汉惠帝刘盈是兄弟,正常情况下,必须从侄子辈挑选一人,过继给刘盈为子,承续嫡系继承大统。那么刘襄不是跟少帝同辈吗?少帝被废黜了,根本不被承认帝位。

所以,从法统上讲,刘襄的优势是先天的。

2.战功优势

历史把荡平诸吕的首功,记在了陈平周勃头上,其实刘襄才是首功。吕后去世后,是刘襄点燃了剪出诸吕的第一把火,这才有了吕产授灌婴兵权,让他攻打刘襄,灌婴拿到兵权后就跟吕产翻脸,造成刘襄、灌婴、吕产吕禄三股军事力量的抗衡。

如果没有刘襄的第一把火,灌婴得不到兵权,陈平周勃再大的能耐,也不敢策动政变。有了两股对抗吕家的军事力量后,刘襄的弟弟刘章,又诛杀了吕产,助周勃夺了南军军权。

从以上过程可以看出,刘襄不但是“革命的火种”,更是荡平诸吕的最重要的执行人,他理所当然地是第一功臣。作为汉高祖长子长孙,刘襄为何无缘帝位?

3.家族优势

刘襄兄弟八人,除了在平定诸吕中,主要谋划人和参与者刘章外,还有一个弟弟刘兴居,此人也是这次政变的主要内应。

刘襄的父亲刘肥,是刘邦的庶长子,刘邦打天下期间,刘肥是刘邦唯一成年的儿子。因为这个优势,刘肥早早地被刘邦封为齐王,得了全国最大最富庶的一块地。早年,曹参在齐国做国相,为刘肥父子治理齐国,及培养后代方面奠定了良好基础。

其实,刘家兄弟能率先造反,除了胆量外,能力不是一般的强。首先刘襄作为诸侯王,是没有兵权的,他能顺利夺过兵权就不简单。刘章和刘兴居,在吕后的眼皮底下蛰伏多年,悄悄为大哥造反做准备,这能力,让陈平周勃都害怕!作为汉高祖长子长孙,刘襄为何无缘帝位?

刘襄意外落选的原因

刘襄有这么多优势条件,为什么却落选了呢?原来除了这些优势,他还有几个劣势。

1.过于强悍不好控制

刘家兄弟能力太强,本来是好事,但反过来却让陈平周勃们担忧:这么强势的人,要是做了皇帝,我们可咋活?

朝政从来都是强者的天下,皇帝太强,大臣只有趴在地上听命的份。

如果刘襄做皇帝,荡平诸吕的首功,一定是他兄弟三人的。反过来假如立了一个不相关的人做皇帝呢?无疑,大臣们功劳占了,大权也得了。

这个选择题对陈平他们来说不难选择。作为汉高祖长子长孙,刘襄为何无缘帝位?

2.外戚太强

刘襄不但自己强,他还有个强势的外戚驷钧,史书说,驷钧此人专横残暴,也是个厉害角色。关键刘襄对他这个舅父非常信任和倚重。

史书上没有驷钧的具体事例,我估计所谓专横残暴不是关键,关键的是刘襄对驷钧的信任和倚重。试想一下,假如刘襄登基,未来的相位会是谁的?非驷钧莫属,陈平周勃能心甘吗?

3.朝中无内应

诛灭诸吕的时候,老功臣们大多不在世了,尤其是曾经在齐国为相的曹参不在了,刘襄在朝中没有内应,没有人替他说话。刘襄,就像一个漂流在外的苦孩子,家里没人疼,朝中的利益链,没有刘襄这一环。

非但如此,为了顺利拿到兵权后除掉诸吕,刘襄还欺骗了宗室,琅琊王刘泽,将他软禁,并夺了琅琊国的兵权。作为汉高祖长子长孙,刘襄为何无缘帝位?

这让刘泽很不爽,刘泽是当时刘家资格最老的宗室,跟刘邦是兄弟辈。虽说血缘关系远了点,但在拥立这件事上,正因为没他份,所以他说话的分量才更重。刘泽是第一个跳出来反对刘襄的,本来就没内援,还得罪了少数可以为他说话的人,刘襄落选不奇怪。

刘恒即位的疑点

不过,我个人始终认为,刘恒成为幸运者,绝不是一觉醒来,突然被大元宝砸中,个中肯定有交易,甚至有阴谋。提出两个疑点,权当抛砖引玉。

1.为什么要诛杀少帝兄弟

按理来说,诛灭吕氏,不应该祸及汉惠帝的子孙。说汉惠帝的儿子们都是吕氏后人,完全靠不住。不杀少帝,陈平们正好顺势接过吕后的班,辅佐少帝。要说好控制,年幼的少帝要比成年的刘恒好控制得多。作为汉高祖长子长孙,刘襄为何无缘帝位?

所以,诛杀少帝兄弟很吊诡,不合情理。唯一的解释就是,陈平他们以少帝兄弟不是惠帝血脉,来诱惑刘襄动手。只有这样,革命成功,帝位空缺,才具有对刘襄的吸引力。所以,牺牲少帝,就是陈平放出来的诱饵。

2.周勃要单独汇报会什么

那么为什么最后人选为什么是刘恒?我觉得从一开始,陈平就耍了阴谋,骗了刘襄。他空出皇位,不是为了刘襄,而是刘恒,他们应该在造反前,就跟刘恒或刘恒的代表有过接触,这事早就内定了,刘襄只是利用的工具。

有个证据,刘恒进京当天,周勃就要求单独见面,被刘恒拒绝了,连印玺也没有接受。我觉得,这里面大有文章,很可能当时与陈平周勃达成协议的,是薄昭,现在周勃需要刘恒当面做出某些承诺,所以要单独见面。作为汉高祖长子长孙,刘襄为何无缘帝位?

刘恒一不接受印玺,二拒绝见面,等于在告诉陈平周勃:我跟你们没任何交易,如果你们想反悔还来得及,印玺在你们手上,你们可以试一试!

这段简单故事,实际上显示出刘恒高超的政治手腕,他不想在别人的要挟下当皇帝,所以必须洗白。他选择时机也非常恰当,陈平周勃已经骑虎难下,不得不就范!

郑重说明,关于这两个疑点及推断,纯属个人的分析,没有充分的事实证明,供大家讨论。

综上所述,刘襄不能即位,原因很复杂,除了个人因素外,还有各派势力的角逐,还包括一些至今说不清的因素掺杂其中。作为汉高祖长子长孙,刘襄为何无缘帝位?

热心网友回答

平阳狐狸,回答问题。

刘邦既是流氓又是亭长,朱元璋放牛要饭又当和尚。无论是亭长还是和尚,二人最终都做了皇上,成为屌丝逆袭的千古榜样!

作为汉高祖长子长孙,刘襄为何无缘帝位?

 

刘邦干了 7 年革命,当了 7 年皇上,朱元璋干了 15 年革命,当了 30 年皇上。从投资回报率的角度看,老朱比老刘要强一点,当然这也符合社会化大生产“多劳多”和“规模效应”的基本规律。

相隔一千五百年的两人,出身,相似,成就相仿,身后之事也惊人的一致。刘邦死后吕后干政,朱元璋死后“靖难之役”发生。

无论二人生前多么强大,都无法管控身后之事。死亡果然是权力的休止符,在死亡面前,人人平等,不管你是流氓、和尚还是皇上!

作为汉高祖长子长孙,刘襄为何无缘帝位?

 

吕后死后,吕氏宗族被连根拔起,刘邦的儿子汉文帝刘恒抢走了原本属于孙子齐王刘襄的皇位。“靖难之役”后,朱元璋的儿子燕王朱棣将孙子建文帝朱允炆赶下了 台。

一句话来总结二人的身后之事,那就是“老子一死,儿子抢孙子”!今天我们单说刘邦死后的儿孙之事。

公元前 180 年,刘邦死后的 15 年,不可一世的吕后也终于走到了人生的尽头。在周勃,陈平,灌婴等一帮元老大臣,及以齐王刘襄,朱虚侯刘章为首的宗室的的联合行动下,吕氏宗族被连根拔起,大汉江山将再一次彻底归入刘姓的怀抱。

而在这次倒吕行动之后,排坐坐吃果果,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齐王刘襄,却最终与皇位擦肩而过,默默无闻的代王刘恒却最终将皇位揽入怀中,是为汉文帝。

作为汉高祖长子长孙,刘襄为何无缘帝位?

 

我们之所以说齐王刘襄是最有希望,也是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,原因,至少有 4 点。

一是功劳。在倒吕行动中,齐王刘襄率先发难,起兵反吕,其弟朱虚侯刘章也在长安四处活动。在整个刘姓皇族中,无人能出其右,功劳簿上绝对的第 1 名。

相较于风头正盛的齐王刘襄和朱虚侯刘章兄弟,时任代王的刘恒,此时正在大汉北疆安安静静的做一个闲散王爷,两耳不闻窗外事,对反吕行动没有任何支持,也没有一丝贡献。

当然,这种低调平和的做人状态,也是刘恒及其母亲薄姬能在吕后的魔爪下生存下来的重要原因。想想当年宠冠后宫的戚夫人及刘邦的爱子刘如意的下场,倒也能体谅刘恒母子的做派。

二是能力。在反吕行动中,齐王刘襄,朱虚侯刘章兄弟一内一外,无论是从军事角度还是政治权谋角度,二人都堪称一流,绝对不是庸碌之辈。

三是资本。齐国是西汉初期最大的诸侯国,近海又有渔盐之利,在全国也堪称富庶,这从齐国在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处于东方霸主地位便可得知。强大富庶的齐国也是刘襄兄弟的资本,家有余粮心不慌嘛。

作为汉高祖长子长孙,刘襄为何无缘帝位?

 

四是资格。刘襄是刘邦的长子长孙,在孙子一代鹤立鸡群,其年纪甚至比刘邦的四子即汉文帝刘恒还要大五岁,绝对够资格。这里,我们要提一提刘襄的父亲刘肥同志。

刘邦起事之前,绝对是泗水亭最靓的古惑仔,又端着泗水亭长这个公家饭碗,自然有吃有喝。后来便于一老板娘曹氏发生了关系,生下了刘肥,所以说刘肥算是刘邦的私生子,而这都发生在刘邦与吕后结合之前。

一方面早期刘邦家族人丁稀少,另一方面也是对这位庶长子的补偿,刘邦将全国最富庶的齐地封给刘肥。全国能说齐国话的都归刘肥管辖,辖 73 城,全国最大的诸侯国,没有之一!

顺道说一句,在有些影视剧中,饰演刘肥的演员多为胖子,这就有点望文生义过度解读了。叫刘肥不一定就胖嘛,日本人还带个人字呢。

作为汉高祖长子长孙,刘襄为何无缘帝位?

 

(汉文帝刘恒)

但是就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功劳能力,资本资格聚齐的齐王刘襄,最终还是与皇位擦肩而过,起了个大早,赶了个晚集。事出蹊跷必有妖,原因至少有三点。

一是待遇问题,这里主要指政治待遇。从大汉朝臣的角度看,吕后倒台,政治利益将进行再分配。那么迎取一个锋芒毕露,有资格有资本的人做皇帝,还是一个看似安静沉稳内敛的人做皇帝?这个选择很容易做出,默默无闻的代王刘恒,显然比齐王刘襄更符合朝臣的心意。

二是生存问题,这个就比待遇问题更要命了。在吕后干政的十五年中,大汉朝臣没有阻止诸吕封王,也无法阻止吕后等对刘姓宗主的屠杀和迫害,这笔遗留的政治账始终是一个危险。

齐王刘襄作为反吕的急先锋,对吕氏宗族的政治仇恨毋庸言表。那么这么一位强势的政治人物登上政治舞台,对朝臣们来讲是一个极大的威胁。

那么有人会说,无论是刘恒还是刘襄,都是刘姓宗族,他们上台,对大汉朝臣都有清算的可能。但是刘襄有能力,有资格自立为皇,而刘恒则必须借助朝臣之手才能上位。那么在倒吕之功和拥立之功的双保险下,朝臣们在吕后干政时期的所作所为,自然会得到一定的谅解和保障。

作为汉高祖长子长孙,刘襄为何无缘帝位?

 

三是关键人物问题。这个人物便是刘泽,刘泽是刘姓家族的远房,据《汉书》记载是刘邦的堂兄弟。亲缘关系虽然远一点,但和刘邦同一辈分,资格够老,说话自然也够分量。但不巧的是,刘襄得罪了刘泽。

刘泽之所以能封琅琊王,是走吕后的门路,吕后将本属齐国的琅琊郡划分出来给刘泽,二者之间存在矛盾。刘襄起兵之后,诱捕了刘泽,吞并了琅琊国。刘泽后来逃回长安,便在朝臣面前反对立刘襄,支持刘恒。

这个老资格的人一说话,自然有分量,并且他还给出了一个可怕的事实,说刘襄的舅家势力太强,一旦刘襄上位,那么另一个吕氏便要浮出水面。大臣们显然不愿意看到历史的重演,于是刘襄即位的最后一道门被彻底的关上了。

公元前 179 年,也就是汉文帝即位第 2 年,刘襄病逝,时年 29 岁。当然这个病大概是心病,是一年之间从天堂到地狱的极速滑落而引起的超级失重所引起的!

我们必须注意,齐王刘襄也是有实力和西汉朝廷对面硬碰的,但他最后罢兵回国,放弃了这个打算,避免了西汉的一次内乱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齐王刘襄也是一个拿得起放得下的纯爷们儿!

(0)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