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公司不适合去 赶快逃离这四种公司

职场越来越内卷,前有硕士做骑手,后有博士干人力,大家都在小心翼翼地拼力保全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。不过今天我们要谈到几种类型的企业,却未必值得我们长相厮守。

疯狂烧钱

8a1e43d90ce14c449ee71d137380308f

部分商业领域早已成为资本的围猎场,助推着一个个所谓的风口。只要商业模式足够性感,就能融资套现。资本以及被其裹挟的一众利益相关人,靠着这套快进快出的纯熟操作,把对利益的贪婪追逐展现到了极致。可等他们带着满足感抽身离场时,留下的或许就是一地鸡毛。很多现实的案例也无不验证了那句话:眼看他起朱楼,眼看他宴宾客,眼看他楼塌了!

当职场人满怀着对拥有一份高逼格、高收入、高发展工作的向往时,现实往往会无情地击碎理想。记得之前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,某家企业在完成一笔相当可观的融资后,犹如注射了一针肾上腺激素,马上把自己幻想成了下一个行业巨头,开始走向疯狂招人、疯狂扩张、疯狂烧钱地激进模式。谁也未曾料到,在维系了不长的一段高光时刻之后,最终的业务却以惊人的速度垮塌,而在此时,企业最先想到的续命招数,自然是大规模裁员。

员工往往会在短时间内,或是毫无征兆地被通知离开。而当工牌被人扔进那一个个满溢出来的笼筐时,打击的不仅仅是内心的职业热情,这样的履历也会成为下一次求职的障碍,乃至是“污点”。例如当年从某PPT造车鼻祖走出来的员工就被不少企业贴上了“有色标签”。

离开理由:HR一不留神就会落入很多的陷阱,而其中最大的挑战之一,便如Hassan Choughari 所说: The hardest challenge being an HR is that sometimes you have to be the LAWYER, the JUDGE, and the HANGMAN。的确,在诸如“裁员”等等棘手任务中,HR可能不得不同时扮演多重角色。你必须要为公司行为的合理性进行辩护,并且强忍着内心的不安宣读最后的审判,还得亲自监督执行。

因此,如果你发现一家企业是靠一个似乎永远逻辑正确,却迟迟实现不了的故事在支撑躯壳,而资本也为了安全撤离,看破不说破地寻找下一个接盘者时,可以考虑果断地切割。

家庭作坊

82fc752d565c47798b002a6839374dd5

我们必须澄清家族企业和家庭作坊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。家族企业发展至今,大多已经形成完备的治理和传承机制。而家庭作坊最典型的特征就是,依靠亲缘关系来编织内部或行业的利益网络,构筑自己的护城河。在一些劳动密集的服务性领域,会较多存在这种类型的企业。

电视剧《哎呀妈妈》中有这样一个场景:晓东开了家公司,通过所谓的竞聘上岗,由丈母娘郎老师担任财务总监。可没曾想第一天上班,晓东的亲妈便当着郎老师的面宣布公司的考勤制度。郎老师诧异地赶忙把亲家母拉到一旁,询问是怎么回事?晓东亲妈乐呵呵地回复说:“你是财务总监,我是办公室主任,主管杂务,跟你不抢饭碗的。” 郎老师急忙打断:“你可不能这么整啊,这成什么了?咱们家就差老魏和悠悠没来了,他俩再一来,那不成家庭作坊了么,还让人怎么工作啊?” 最后还是晓东打了个马虎眼,才暂时把这件事情应付过去。

对于职场人,家庭作坊的挑战在于两点:第一、大多数企业的组织结构简单而扁平,业务和财务等核心职能,基本上都是由老板或亲属直接掌控。很明显,个人不太可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。第二、最难的是,一不留神你就会成为“夹心饼干”。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电视剧场景,极有可能在现实职场中发生。我们设想一下:早上老板提出了一项规定,到了中午,亲妈却给出了不同的要求,而到了下午,丈母娘再抛出另一套说法。员工就好像提线木偶,身不由己,无所适从。

离开理由:家庭作坊式的企业中,HR可能真的就是在干晓东亲妈的活,主管杂务的办公室主任。如果你真的选择人力资源作为长期的职业发展方向,那还是要考虑接受更系统、更先进的HR实践锤炼。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家Ken Robinson告诉我们:Human resources are like natural resources; they’re often buried deep. You have to go looking for them; they’re not just lying around on the surface. 人力资源领域是有待深入发掘的宝藏,它不可能浅尝辄止。

假如你暂时需要一份维持生活的薪水,但也请不要放弃对更高专业理想的追求,该选择离开时,不要犹豫。

隐性加班

0bae3b9426554c77b00c7b13a0aa3101

我们花了几十年时间,逐步建立了完善的劳动者权益保护机制。但在一些老板看来,这不符合他们的利益哲学, 拥抱996、715、 007才是年轻人该有的态度。这是资本的逻辑,不是生活的逻辑。因为过度加班而致病,猝死的悲剧时有发生。职场从来没有“不可替代”,唯有生活中的你,才是唯一的“不可替代”。

不过比起明面上宣扬“加班文化”更可怕的是隐性加班。不知道从何时起,原本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社交APP,成为了职场利器,甚至是隐性加班的寄生工具。小组群、项目群、团队群、公司群,一个个工作群挑战着我们的忍耐力。为了不错过任何一个关键消息,除了置顶,还得时刻关注那些跳出的“小红点”。尤其是下班以及周末,当领导发来一条消息或者一段语音,看似漫不经心地布置工作、询问进展、提出问题等等动作,却让人心头一紧,再颤颤巍巍地点开群消息,认领自己的任务。

有人会说,我可以拒绝在非工作时间,接受潜藏的加班安排。这样对抗的结果便是总有一方要做出妥协,但往往要么是员工委曲求全地承认错误,要么是在硬杠后选择离开。合理的加班,只要经过与员工协商,相信对大多数人而言并非不能接受。但把加班上升为一种理所应当的价值取向,这就有点不讲“武德”了。

离开理由:范纳媒体的CEO-Gary Vaynerchuk 曾经这样评价HR在一些企业中的地位:The problem with a lot of companies is that HR comes second to their bottom line. 我们直接把它理解为“在很多企业,HR成为最后背黑锅的人”。

HR似乎没有必要整日纠缠于加班引起的纷争中,遇到这样对待员工的雇主,该离开时就离开,不然最后说出“猝死再说”还得公开道歉的人非你莫属。

克扣福利

2038741ba2cc4ee1a498188e950a6114

胖东来创始人曾经说过:“500强有啥用?好多企业不把恁当人看”。很多顾客去过胖东来后,都会对其员工发自内心的主动、热情留下深刻印象。这背后体现了胖东来“经营人心”的企业智慧。据说它给予员工从物质到精神的福利多达30余项。当然,我们没有办法要求所有的企业都能做到胖东来的程度,但至少在关乎员工“老有所依,住有所居”的基本保障方面,不要挖空心思的“开源节流”。

早年间,缓缴、少交甚至不交社保、公积金等员工法定福利的行为比比皆是。即便到今天,也还存在克扣这些员工福利的现象。最近,某企业因未足额缴纳员工住房公积金而登上热搜,尽管此前曾宣称要为每位员工分套房,但这和应尽的法定义务没有任何的可替代关系。

企业必须理解什么是员工最为关心的问题。只有你充分尊重了他们的生存和发展需求后,进而能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,让员工发自内心的敬业投入。当企业有了一群忠心的员工后,才能获得应有的ROI。

离开理由:金宝汤前CEO-Doug Conant 直言:To win in the marketplace, you must first win the workplace. 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胜出,靠的是在“人心经营”中完胜对手,最终赢得市场。

遇到克扣员工福利的企业,HR当断则断,不必成为招人怨恨的“盘剥替罪者”,因为今天你在他人处看到的一切不合理对待,未来也会降临在自己的身上。

我们提到的这四种企业,也许并不在你的经历中。但我们只是希望给大家一个职业选择的价值评判的参考标准。最后想说:“求职有风险,看准再入;离职有成本,想好再走”。

(0)

相关推荐